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园地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研服务  学生工作  相关下载 
最新消息: · 团学活动 | 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月之爱心公益志愿捐赠活动         · 团学活动 | 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月之文明摆放单车志愿服务活动         · 团学活动 | 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月之清扫湿地公园活动         · 访企拓岗系列报道之助力学生高质量实习就业         · 团学活动 | 智能制造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学联学生会规章制度教育培训         · 喜报 | 智能制造学院获批新增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 团学活动 | 智能制造学院最美宿舍评选开始啦         ·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在主席台就座         ·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天津:深学深用,善作善成,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津沽大地上   
党建工作
公告下载
· 2023年秋季教学模板
· 2023-2024学年校历
· 教学模板2020-2021(1)-智能制...
· 智能制造学院2019-2020学年第...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党建园地>>支部风采>>正文

小故事看中国制度优势——大兴农田水利,根治困扰中国千年的江河水患
2019-12-24 15:04   审核人:

治理江河水患,是几千年人类历史上的头号难题。尽管历史上出现过像大禹治水、李冰夫子修筑都江堰那样的个别英雄事迹,但却从未有人对整个水患根治过。新中国建立之初,朝鲜战争、台湾海峡战事正在紧张,国内物质条件十分缺乏,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人就首先选上治理江河水患的重大历史难题,把根治困扰中国几千年的江河水患重任背在肩上,敢于向大自然宣战。这是一种真正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的政党,敢于向危害人民群众气魄,一种真正关心人民疾苦、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信念。如果不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的政党,如果没有真正关心人民疾苦、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 众的信念,这是可能的吗?

建国初的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江河水患肆虐。全国大大小小上千条河流,每年都会发生多场洪水泛滥,河堤决口,洪水淹没和冲毁良田,村庄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祸患。其次是干旱,北方广大地区缺少雨水,土地不能灌溉,旱情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正常年景下亩产只有二、三百斤。当时农业完全处于靠天吃饭、受大自然摆布的状况。因此,治理江河水患成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亟待解决的最大民生问题。建国初,中央政府召开最多的会议是水利工作会议,每年都要召开几次全国性会议,研究解决治水的问题。

1950 年的 6 7 月,淮河流域又发生水患,中、上游支流先后 漫决。淮北 20个县、淮南沿岸 7个县,还有豫东部分县均受淹。广 大地区里的村庄被淹没。由于水势凶猛,豫皖两省受灾面积 4000 余 万亩,受灾人口共1300 余万。毛泽东阅读华东局的电报时,难过地 落了眼泪。面对洪水灾害,毛泽东一方面指令大力组织人力、物力防救,同时下决心把根治水患提到国家的重要日程。围绕治淮工作,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抗美援朝战事正紧的情况下,毛泽东亲自批示,把两个原准备投入抗美援朝的野战师,集体转业,改编为水利一师和水利二师,开上了治淮第一线,直接担任佛子岭水库和薄山水库的建设攻坚任务,他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全国治淮会议8月底在北京举行,会议在周 恩来总理主持下对淮河水情、治淮方针、方案、应办工程等作了反复研讨。之后又集中各地的意见,对治淮计划进行了修改、充实,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按照毛泽东提出的蓄泄兼筹,以达根治的方针,当时主要工程是加固和修筑堤防、疏导泄洪河道,并修建水库和拦河大坝,以增强蓄洪和灌 溉能力。当年11 月成立治淮委员会。接着,苏、豫、皖数十万民工 先后开赴各治淮工地。治淮工程就这样开始了。刚刚经过土改、翻身分得土地的广大农民,像当年支援淮海战役一样,如今又勇跃地奔赴治淮工地。淮河两岸红旗招展,夯声不断,场面热火朝天。民工们使用最简陋的工具:铣、锹、条筐、独轮车、夯,完全靠肩挑手推,奋战在各个工地上。

1951 年就建成苏北灌溉总渠(168 公里)、石漫淮水库(可蓄洪 4700万立方米)1952年,又兴建白沙水库和板桥水库,安徽省以修 筑淮北大堤为主,实施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堤防建设工程。1954 年淮河再次发生特大洪水,这些水利设施发挥了作用,没有发生水患。 到60年代,治淮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建成了佛子岭、梅山等10座 大型水库及几百座小型水库。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淮河,再也没有发生过大水患。

以治淮工程为标志,新中国由此开始了一场向大自然宣战、治理江河洪水、兴修水利的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震惊中外的河南林县红 旗渠,被称为人造天河, 该渠于 1960 年动工,1969 年全部 竣工。在当时困难艰苦的条件下,林县人民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 峭壁、险滩峡谷中开凿出一条河道。在施工过程中共削平了 1250 座 山头,共开凿悬崖绝壁50余处,斩断山崖264座,凿通隧洞211个, 跨越沟涧274条,架设了152座渡槽,共动用土石方2229 万立方米。 全渠由总干渠及 3 条干渠、数百条支渠组成。总干渠长 70.6 公里, 引水量20立方米/秒。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 米,总长约1500 公里。建成后灌溉面积扩大了 60万亩。大大缓解了当地的农业干旱 缺水问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出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1969 年竣工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由三座大型抽水机站、五座 中型节制水闸、三座船闸和疏竣河道等十多项工程组成,它把长江、淮南、大运河和里下河联结起来,利用这些河流的不同水位,通过自 流和机动引水相结合进行排涝和抗旱,可灌溉农田250多万亩。

1972 年竣工的辽河治理工程,上游和支流共修建水库 220 座, 共修筑堤防4500公里, 流域共建电力排灌站920处, 可灌溉农田1100 多万亩。

1973 年完成的海河治理工程,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共修筑 防洪大堤 4300 多公里,开控、疏浚河道270 多条,新建涵洞、桥、 闸六万多座。修建大中型水库80多座,总库容达 130 多亿立方米。 对洪、旱、涝、碱等灾害进行了全面治理,使海河的排洪能力比历史 上提高了十倍多,在流域内实现了每人一亩水浇地,1973 年粮食总 产量比1963 年增长了一倍。海河完全被治理。

横跨皖豫两省的淠史杭水利工程,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该工程始建于 1958 年,七十年代初竣功。建成了包括龙门口水库等五大水库在内 的新灌溉区,使安徽西北部10个县的耕地得到灌溉,可灌溉农田900 万亩。被称为可与都江堰齐名的伟大状举,使安徽人民世代受益。

党领导人民还对黄河进行了治理。1974 年完成了黄河三门峡水 利枢纽工程的改建工程,以及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等水库和水电 站的建设。同时完成了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共修建和加固堤防 3000 多公里,沿岸建成涵闸 60多座、引水虹吸等灌溉工程80多处。扩大 灌溉面积800多万亩。在党的领导下,黄河完全被中国人民所征服, 变水害为水利。

党领导人民根治困扰中国几千年的长江水患。长江流域的丹江口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于1958 年动工,1973 年竣工。该工程是由我国 自行勘测、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一座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拦河大坝、水力发电厂、升船机及湖北、河南两座灌溉引水渠等四个部分组成。拦河大坝长近 5里,坝高162米,最大蓄水量209亿立方米。建成后使汉江防洪能 力提高到可抵御20 年一遇洪水。历史上汉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 堤防三年两溃,所谓"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状况从此结束。发 电厂装机总容量9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40万千瓦时。升船机可提升 裁重150 吨的驳船。鄂豫两条引丹灌渠,年均引水9亿立方米,常年 灌溉耕地360多万亩,灌溉效益共5亿余元,使鄂西北、豫西南成为 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的碧口、柘溪、凤滩、石泉等大型水库工程, 这期间也先后竣工。长江干流上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于1970 年开 始建设,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电站,装机总容量270万千瓦,到七十年代末接近尾声。到这时,对长江水患的治理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980年夏秋之际,长江发生了25年来最大的洪水,但由于新建的水 利工程的作用和广大军民的协力抗洪,千里干堤无一处溃口,确保了两岸人民的安全。

关闭窗口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智能制造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