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第二届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12月22日下午,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教职工在f2-207开展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新时代课程育人”学习研讨活动,校党委张兴会书记全程参与了讨论并对教职工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与会教职工紧密联系学校、学院及岗位实际,围绕“课程思政改革、新时代课程育人及学校思政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主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就如何立德树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就拟出台的相关文件提出意见建议,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为推进课程思政积极建言献策。
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对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马院的成立进一步为我校打造了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上午专家的讲座对下一阶段开展好课程思政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是学校“最有价值的品牌”,我校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结合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制定的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实施方案,为提升育人实效、打造我校“三全”育人“共同体”吹响了冲锋号,”每名教职工都有思政教育任务,每个环节都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以问题为导向,与思政课教学形成同向而行的思政工作合力成为大家的共识。
教师们谈到,教育要和时代相结合,不同类型的课程对“课程思政”发掘拓展的重点应有不同侧重,要抓住课程核心环节,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专业课程中巧妙融入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让学生在课程内外都受到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就如“盐”与“菜”的关系,只有准确把握二者配合的方法和规律,才能做到既美味又有营养,达到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与会人员对于学校即将出台的“十大育人体系实施方案”也提出了具体建议,建议学校进一步完善文件配套制度,在提出总体要求的同时考虑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可操作的细化和实化。
张兴会书记与参加学习研讨的教职工积极互动并针对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育人的责任感,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多学、多看,通过教学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有中德特色的课程思政。
通过讨论,学院教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更加明确了“课程思政”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课堂主渠道关键作用的深刻内涵。“课程思政”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今后,智能制造学院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教育使命,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标对表会议精神和各项要求,进一步研究完善学院课程思政实施办法,从师生实际出发,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将育人的价值导向融入到各专业课程中,提升课程思政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到达力和有效性。确保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坚定不移把“课程思政”工作稳步推进,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同频共振,真正把会议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